新加坡🇸🇬坡工作与生活指南: 系列文章概览
前段时间,一位同事初到新加坡出差,落地第一餐就花了30多新币,当他在闲聊中分享这笔消费时,连本地的同事都忍不住咋舌,直呼 “太贵了”。其实在我来新加坡之前,类似的 “高价传闻” 早已不绝于耳 —— 听说有同事在便利店买瓶普通矿泉水都要2新元,这让我对当地物价产生了不小的心理预期。不过,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,其实只是新加坡消费图景中的冰山一角,并不能完全代表大众消费水平,尤其是本地居民的日常开销。在亲身融入这座城市生活后,我积累了不少寻觅高性价比美食的经验,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那些藏在市井烟火里的实惠美味和它的价格。
性价比高的美食往往藏在食阁里,这类场所多分布于组屋区或闹市区周边。以下是我住所附近食阁的特色美味 —— 常点的海南鸡饭、叻沙、炸酱面和肉骨茶(附价格标注)等。本地人习惯点一份主食搭配一杯饮品,在常年湿热的新加坡,这种组合既是味蕾的满足,更是消暑的首选。
食阁小炒、沙爹牛肉串。
其实我们还可以单独点一个菜再加一份米饭,以下是我吃的一个东北菜的价格单。
同事聚餐偶尔也会跑饭店,以下肉骨茶套餐,人均30新币。
当然也会有更偏高端的选择,此前聚餐去过一家居酒屋,人均消费约80新币。这一价格主要受新加坡酒水成本高昂的影响,加之需额外缴纳相关税费。此外,这类餐厅通常还会收取整单10%的服务费,用于覆盖服务人员薪酬及运营成本,所以饭店做的好吃应该不少赚。

如果以性价比排序,我觉得依次为食阁>商场>饭店,这样的顺序。
人均10新币左右就能吃得心满意足,所以食阁堪称新加坡美食界的 “性价比之王”。以下是晚上7点左右公司附近食阁–老巴刹,附近公司的人都会来这里吃。

不过初来乍到的食客可要留心两个 “入乡随俗” 的细节:其一,食阁通常不提供纸巾,建议随身携带;其二,用餐完毕后,需将餐盘送至指定回收处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新加坡作为多元种族聚居地,穆斯林群体占比可观。在食阁回收区,绿色餐盘标注 “HALAL” 字样的区域专门用于清真食品回收,而黄色区域则回收含猪肉等非清真食品的餐盘。如果食用了含猪肉的菜肴,务必将餐盘准确放置在对应区域,这既是对不同文化信仰的尊重,也能让食阁保持高效有序的运营。相信掌握这些小窍门后,你也能轻松解锁新加坡美食的高性价比打开方式!